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易妍君 廣州報道
繼三大交易所下調融資保證金比例後,部分券商的兩融利率也開始“打折”。
近日,“部分券商兩融利率低至4.8%”的消息一經傳出,便引發市場對兩融利率“價格戰”的熱烈討論。
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,就目前來看,由於所需承擔的業務成本不同,各家券商的兩融利率水平存在較大差異。個別券商針對體量大的客戶,利率已低至4.5%,新開客戶的利率爲5%;而個別中小券商的兩融利率仍在7%左右。所謂“價格戰”,短期內更多是大中型券商之間的“較量”。
TVB“渣男”吴卓羲:换人如换衣!交16个女友,如今还是单身
“信用交易業務是典型的資本消耗型業務,由於資金成本更低,頭部券商在兩融業務方面具有與生俱來的優勢,更有可能通過降低‘利率’來獲取增量客戶。”一位券商人士向記者指出。
不過,近年來,券商兩融業務的整體利率水平已呈現下降趨勢。2022年,上市券商兩融利率平均值大概爲6.5%,爲201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。
成本
8月底,滬深北交易所修訂了《融資融券交易實施細則》,並自2023年9月8日收市後,將投資者融資買入證券時的融資保證金最低比例由100%降低至80%。
融資保證金比例調整後,在可用保證金相同的情況下,投資者可撬動更大的交易。例如,投資者可用保證金爲100萬,當融資保證金比例爲100%時,其獲得的最大融資金額爲100萬;而當融資保證金比例降至80%時,投資者可獲得的最大融資金額增加到了125萬(100萬/80%=125萬)。
近期,下調融資保證金的效果已有顯現。Wind數據顯示,截至9月26日,全市場融資餘額爲15245.65億元,較9月8日增加了506億元。
有分析師預估,融資保證金比例下調有望釋放約4000億元可融資空間,提升兩融交易活躍度,並提振市場流動性。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,雖然投資者可用槓桿的空間變大了,但只有投資者願意加槓桿,將資金投入到市場中,才能給市場帶來增量資金。
在此背景下,爲提升兩融交易活躍度,券商也在加大力度向投資者普及融資融券業務規則、交易策略。
更有券商將兩融利率降至5%左右,以吸引增量客戶。據媒體報道,華東地區某券商營業部針對資金量大(賬戶資金規模超過300萬)的客戶,將融資利率降到了4.8%。
據統計,2022年,上市券商兩融利率的平均值爲6.5%左右。也就是說,4.8%的融資利率在行業內已爲較低水平,這是否意味着行業內又將掀起一輪兩融利率“價格戰”?
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多家券商後瞭解到,影響兩融利率的核心是券商的融資成本。對於自有資金充沛、融資成本較低的券商而言,或存在調低利率的空間;而中小券商仍然會考慮獲取資金的成本、人力成本等因素,短期內不會盲目加入“價格戰”。
一位受訪人士告訴記者,其所在券商目前針對資金量大的客戶,可以申請到7%左右的利率。
此外,某上市券商兩融業務相關負責人向記者指出,“公司兩融業務新老客戶平均利率在6 .3%左右。目前新客戶相對低一些,可以到6%以下。”
建议在西宁增设海东市住房公积金代办点 官方:已实现“跨省通办”“一网通办”
他表示,兩融利率水平主要跟券商獲取資金的成本有關。大型券商在兩融業務上更有優勢,因爲無論是註冊資本,還是發債的能力,大型券商明顯更勝一籌,這相當於他們能夠獲得更“便宜”的資金。同樣的,受限於自有資金以及融資成本,中小券商想要跟大型券商“拼價格”,並不現實。
另一家上市券商的投顧人員也告訴記者,融資利率較低的券商,其本身可能有優勢拿到極低成本的資金,比如上市券商發行可轉債幾乎沒有成本。
不同券商之間兩融業務的成本差距有多大?一位券商人士向記者舉例談到,其所在券商發債的成本已經到了3個多點,還要加上人力成本,這麼算下來,兩融的成本會更高一些;而某頭部券商的兩融綜合成本(包括融資、人力等成本)大概只有2.8%。
下降
不過,拉長時間看,2022年以來,伴隨兩融業務規模萎縮,行業競爭加劇,價格端的“暗自較量”愈演愈烈,券商兩融利率整體水平已呈現下降趨勢。
葛洲坝联合体约43亿摘广州天河智慧城一宅地,楼面价2.92万元/平米
統計數據顯示,若按“兩融利息收入/年度期初及各個季度融出資金平均值”計算兩融利率,2022年,上市券商兩融利率平均值大概爲6.5%。2019年至2021年,對應數值大概在6.9%至7.1%區間。
2022年,已有少數上市券商的兩融平均利率下降至6%以下,最低已至5.5%。
以上述口徑計算,相比2021年,2022年兩融利率下降幅度較大的上市券商包括中信建投、長城證券、申萬宏源、中國銀河、華泰證券、國信證券,均下降了0.7個百分點以上;中信證券、海通證券、東北證券、東方財富、光大證券則下降了0.5個百分點以上。
有業內人士分析,券商兩融利率整體下行,一方面是因爲券商融資成本有所降低,同時,兩融客戶結構逐步從零售個人客戶轉向專業機構,因此券商有動力通過降低利率來吸引體量更大的機構客戶。
華創證券非銀徐康團隊則談到,2022年兩融利率下滑的原因是自營收益率下滑下兩融業務競爭加劇,大PB業務發展下頭部客戶競爭加劇,市場利率下行下券商融資成本率有所下滑,三因素綜合影響所致。以機構業務爲例,證券行業爲爭奪頭部機構客戶,開始降低該類客戶的兩融利率來吸引機構客戶前來開戶,從而獲取圍繞機構客戶的全鏈條業務收入。
該團隊認爲,兩融業務作爲高風險業務模式,投資者是否使用兩融業務取決於合規門檻、風險偏好等,價格因素僅爲其中一部分。券商單純降低兩融利率可能難以明顯提升客戶使用兩融的積極性,對零售客戶的幫助可能偏弱,兩融業務增長的核心仍在於客戶資金的增長。
国茂股份: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进行委托理财,金额为人民币 20,000 万元
兩融業務利率不斷走低的背後,融資融券市場本身也有變化。
從兩融規模來看,Wind數據顯示,截至2022年末,全市場融資融券餘額15403.92億元、較2021年末減少15.9%,其中,融資餘額14445.11億元、較2021年末減少15.6%,融券餘額958.81億元、較2021年末減少20.2%。
此外,截至2023年6月末,全市場兩融餘額1.59萬億,同比-0.93%。截至今年上半年末,43家上市券商融出資金規模1.28萬億,同比-2%。
加碼
值得一提的是,以融資融券爲代表的信用業務是券商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。
機構統計數據顯示,2023年上半年,全市場日均兩融餘額同比-3.41% 至 15,936 億元,導致上半年上市券商合計利息淨收入同比-15%至248億元。同時,今年上半年,上市券商自營、經紀、投行、信用、資管、其他業務收入佔比分別爲37%、24%、11%、11%、11%、6%。
今年上半年,部分券商也在加大力度佈局兩融業務。
國聯證券稱,上半年,公司通過精準有效實施兩融業務推廣方案,重點拓展高淨值客戶及專業投資者,客戶結構明顯改善。通過增強內外協同合作,積極拓展券源渠道,提高業務辦理效率,提供差異化、精準化服務,提升客戶投資體驗,促進融券規模快速提升。
長江證券介紹稱,爲順應機構客戶市場發展趨勢,其將機構客戶作爲優化兩融業務及客戶結構的重點對象,着力提升對機構客戶的綜合服務質量。
具體而言,長江證券通過內部精細化管理,優化籌券措施和風控體系,滿足機構客戶在兩融業務和交易環境方面的需求。後續將繼續強化科技賦能,持續推進交易系統及融券平臺建設,提升機構客戶服務體驗。
另有券商表示,公司將融資融券業務作爲財富管理業務轉型的突破口,一方面加強存量客戶的維護深度和廣度,另一方面積極挖掘兩融潛在客戶,不斷夯實業務發展根基。新增客戶數量、機構投資者和專業投資者佔比均有所提升。
對兩融業務的重視源於券商多方位的考量。
一位券商人士指出,近年來,投資者對融資融券業務的需求不斷提升、兩融業務投資策略不斷豐富以及行業風險管理體系越來越成熟,在此背景下,預計未來以融資融券爲代表的信用交易業務將會有更長足的發展。
同時,“融資融券業務風險可控、收益穩定,是證券公司發揮金融機構中介角色的重要體現,也是服務客戶投融資綜合需求的重要業務品種,不僅可以獲得穩定的利息收入、平穩業務利差,同時可以帶來潛在的經紀業務及其他產品的創新機會,已成爲證券公司服務重要客戶、增加客戶粘性的有力手段。”該券商人士分析。